德育工作自查报告:今后我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以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让“丰收之歌”永远传唱在希望的沃野上
本学期,我坚持德育为首,凸显德育特色,以“厚德、修身、博识、善教”为己任,加强和改进班级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进行“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目前,一个以习惯、人格、品味、评价为主干、以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综合素质素质评定建立起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的“三位一体、知行合一、层次递进、科学评价”的德育体系已经形成。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形象要让学生信服、敬佩,就应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因此我保证每天一小时读书时间、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抓准示范方向,增强德育效果。
爱心教育,养成教育,环境育人是我班德育主抓的三个示范方向。
1.爱心教育。
我在全面抓好德育工作的同时把对师生的爱心教育放在首位。“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要求如下:
⑴爱心教育的主要内容:
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的指出与教育要尊重事实,做到不挖苦、不讽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格要求学生:区别“爱”与“溺爱”,明确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爱的组成部分,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得真心,严得有理,严而有情,情理交融。
理解宽容学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毕竟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是不成熟的孩子,我们的责任就是在理解、宽容中教育,指导帮助中成长。
平等看待学生:不偏护优等生,不冷落后进生。严格要求优秀生,热心了解中等生,高度关心后进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关心呵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解决学生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爱护和精心培育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2)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也懂得爱、学会爱、回报爱,两年来,我校师生先后向夏春燕同学、潘金万老师等捐款达两万多元。
2.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一种反复积累的产物。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丝毫不可放松的有序工程。
在教育中,我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⑴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也就是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⑵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普遍检查、指导、评定的同时,要经常收集有关信息,对社会反映突出的不良现象或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教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