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匠心耕耘路 学以精诚砥砺行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10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以匠心耕耘路 以精诚砥砺行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目  录

一、常规管理:精细化筑基,质量为本

(一)制度修订-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课程落实-全面均衡,质量为先

(三)常规检查-细致入微,以查促改

(四)课堂教学-巡课听课,精进技艺

(五)作业监督-分层设计,减负增效

(六)质量分析-精准施策,以评促教

(七)控辍保学-精准施策,携手同行

二、校本研修:专业成长,创新驱动

(一)教研团队-系统建设,专业引领

(二)培训研讨-全面提升,多元拓展

(三)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成果丰硕

(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共促成长

三、课后社团:多彩活动,快乐成长

(一)课后服务-创新模式,满足需求

(二)社团活动-缤纷多彩,绽放光彩

四、全面教育:融合课程,特色生态

(一)智慧阅读-启迪智慧,涵养心灵

(二)劳动课程-丰富多样,注重实效

(三)健康心理-健康成长,用爱护航

五、家校合作:携手共进,共育新人

以匠心耕耘路 以精诚砥砺行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教以匠心耕耘路,学以精诚砥砺行,我们一直秉承这样的工作理念。一学期来,教务处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深耕细作,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贯彻落实的工作职责。全方位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在常规管理中追求提升,于课后服务中谋求创新,借特色活动拓展视野,以家校合作凝聚力量,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现将本学期教导处工作进行回顾与盘点。

一、常规管理:精细化筑基,质量为本

(一)制度修订-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

本学期初,教导处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对《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教学工作一日常规》等核心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制度不仅明确了各项教学工作的职责与流程,更强调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每一项规定都能落地生根。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校的教学管理逐步迈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新阶段。

(二)课程落实-全面均衡,质量为先

1.课程编排精细化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及上级部门的课程计划,教导处精心编排了全校课表,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加强日常巡课力度,确保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授课,规范教学行为,并通过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集体备课制度化

为深化教学改革,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课时备课卡,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组织、有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相关学科负责人全程参与,及时总结反馈,有效提升了备课质量与教学实效性。

主备教师分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主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等,大家围绕这些内容再展开讨论,达到共识。注重形式多样,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同时还要强调反馈评价,以使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扬长避短。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重点查看教案使用效果,有无上课教案两张皮的现象。

(三)常规检查-细致入微,以查促改

教导处创新性地采用“1+N”教学常规检查模式,即每月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时不定人的随机抽查。通过细致入微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及时整改并进行二次整改回头看,真正做到“以检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

(四)课堂教学-巡课听课,精进技艺

在学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理念指导下,学校把课堂教学过程提炼为:导、学、展、评、讲、练、结七个环节。创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让展示成为一种学习常态,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彩之处或问题症结予以合理、精准、深度地点评。教师以精炼的语言、精心的启思诱导,精确的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并围绕课堂教学实际,设计练习题,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当堂达标”。

同时,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课堂教学指导小组,坚持校级领导包级部、中层干部分学科制度。通过“预约课”“推门课”等安排,领导下沉一线,走进课堂,走近师生,掌握教学一线的动态,真实了解、掌握每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点对点地进行提醒,并持续关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五)作业监督-分层设计,减负增效

学校成立了“双减”作业管理小组和实验小组,实施梯级推进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作业坚持“星级”分层和“四个必须”原则,定期举行作业研讨、设计大赛、批改展评和讲评课例展示活动。在作业批改中,老师们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实效”上做文章,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

(六)质量分析-精准施策,以评促教

教导处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开学初,教导处组织五六年级教师分学科开展质量分析会,探讨提升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学期中,先后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进行命题能力培训及试题命制、一二年级学生综合学科素养测评测试题的命制;学期末,我们又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同题共研”活动,并要求各学科教师全面分析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质量,形成分析报告,以此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为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七)控辍保学-精准施策,携手同行

学校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教导处加大工作力度,每周认真设计工作步骤和主要任务,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家访、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校本研修:专业成长,创新驱动

(一)教研团队-系统建设,专业引领

学校已构建起一个高效、专业、有活力的教研团队,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团队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热心教研的教师组成,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建多样化的教研团队,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二)培训研讨-全面提升,多元拓展

教务处继续沿用“1+X”多元培训方案,以课程标准学习为主线,以多元能力提升为拓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学校制定新课程标准学习方案,并辅以课改培训、课堂模式、大单元教学设计、项目化学习、作业优化设计等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学期累计学习10余次,每位老师撰写笔记、心得百余篇。

全面实施年青教师“定人培养,定课研究”育人计划 ,“集体备课、赛课、磨课”使中青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对全体教师进行新教材、新课标培训,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以“沙龙”的形式谈收获、谈体会、谈困惑、谈感受,交流经验。各科组骨干教师主动担当,开展示范课,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扎实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提升了校本研修品位,提高了校本研修水平。本学期有6人次县级公开课,15人次开设校级公开课展示。教师各级各类竞赛共计63人次。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成果丰硕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巩固前期工作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研成果库,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在研市级课题2个,今年有3个县级课题结题。另外,我们还有多个校级的小课题,也均在12月份结题。为了使学校课题能顺利结项,少走弯路,教导处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次培训《课题结项报告撰写及结项材料整理》《课题结项汇报和答辩指导》。

(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共促成长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好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师徒结对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安排,加大了管理和检查考核力度。通过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规划、组织课堂教学比赛、集中理论学习、片段教学培训等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鞭策自我,获得成长与提高。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