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目 录
一、深耕“双减”沃土,绽放教研新花
(一)细化常规管理,夯实教学根基
(二)集体备课引领,共筑教学高地
(三)青蓝结对共进,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二、强化校本教研,筑牢师资根基
(一)深耕校本教研,精进教学理论
(二)加强业务培训,拓宽教师视野
(三)加强对外交流,汲取先进经验
三、聚焦课题研究,促进素养提升
四、创新作业形式,落实“双减”政策
(一)家长进课堂,共筑家校桥梁
(二)跨学科实践,拓宽学生视野
(三)特色作业展示,减负提质增效
五、思考与方向
(一)关注中老年教师需求,激发教研积极性
(二)深化家校合作,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三)推进教科研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流通量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科研处工作总结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这学期我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面、线、点”分层培训工作,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新课标为抓手,强化课程育人,注重学科实践,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双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深耕“双减”沃土,绽放教研新花
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备课环节,加强在课标、教学用书指导下用教材、配练备课。构建生本课堂,注重情境教学、目标教学,积极尝试开展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和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一)细化常规管理,夯实教学根基
本学期,我校以“双减”政策为指引,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我们围绕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核心环节,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切实提升了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同时,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评比机制确保教研活动的高效落实,进一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视导工作实现“视”的细致关怀与“导”的方向引领。安排了两次视导、反馈工作,不仅规范了教学流程,更在教学管理层面提供了细致指导。
(二)集体备课引领,共筑教学高地
学校制定了“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的“三定”安排表,基于“三定”安排表各教研组确定在规定时间进行教研,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并兼顾各年级教学进度,确定每周教研的具体活动内容以及主备人。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规划学期教学计划,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有序开展。我们坚持超前一周备课,每周安排两节课时间,就课程德育渗透、核心素养落实、课堂目标达成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实现了“周周有教研,人人有发言”的良好氛围。集体备课不仅优化了教学方案,更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三)青蓝结对共进,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进青蓝结对活动,通过师傅示范课、徒弟汇报课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课前说课、设计,课上记录,课后反思、评价等环节中,青年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同时,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研和培训活动,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二、强化校本教研,筑牢师资根基
在加强校本教研基础上,积极参加学区教研、片区教研学习交流。强化新调入教师汇报课、青蓝工程提升汇报课、同级同科异构互动提升展示课、精品课赛课等丰富多样的教研形式,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一)深耕校本教研,精进教学理论
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资源。通过“一人一课”活动,教师们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教研实效。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技能竞赛等,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1.教学设计大赛
学校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竞赛活动,要求教师按照“基于情境、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原则,精心编制教学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真正体现“研为教”做准备。
2.教师说课大赛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动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我校举行了第六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位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本次说课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公开汇报课
为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实现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
(二)加强业务培训,拓宽教师视野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观摩研讨。通过培训,教师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们启动了“新教师成长计划”,以行政听课和教研组听课为载体,通过三带一的跟踪与辅导模式,打破传统听课模式的壁垒,构建互助学习平台,帮助年轻教师快速融入学校大家庭。
近年来,我校培养了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级教学能手,10名县级教学能手。今后,我校要把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做为一种传承,一种促进,一种纽带,做好、做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