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
序号 | 班会主题 | 备注 |
1 | 习惯小侦探——破解生活难题 | |
2 | 合理使用手机,做健康小达人 | |
3 | 失败也精彩——如何勇敢面对挫折 | |
4 | 非遗在我身边——传承身边的文化瑰宝 | |
5 | 垃圾分类大侦探——我是环保小先锋 | |
6 | 心怀感恩,遇见美好 | |
7 | 小小朗读者——品经典,读出成长力 | |
8 | 急救小达人——校园应急救护体验课 | |
9 | 榜样就在我身边——发掘班级里的小英雄 | |
10 |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 |
11 | 情绪彩虹屋——做情绪的小主人 | |
12 | 五一劳动节——做劳动的小主人 | |
13 | 我爱诗词飞花令——传统文化润童心 | |
14 | “诚信银行”开业啦——做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 |
15 | 向校园欺凌说“不”——守护我们的校园生活 |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习惯小侦探
基本信息 | ||||||||
姓名 | 班级 | |||||||
学段 | 学校 | |||||||
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 | ||||||||
班会题目 | 习惯小侦探——破解生活难题 | |||||||
背景分析(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逐步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时间管理、物品整理、学习专注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书包物品杂乱、作业拖延、课前准备不充分等现象较普遍。此外,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挑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活动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主题解析: 本主题以“侦探”为切入点,将习惯养成转化为“破解生活难题”的任务,符合三年级学生爱冒险、爱探索的心理特点。通过模拟侦探角色,学生能主动发现自身习惯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将抽象的习惯培养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案件侦破”过程,增强目标感和成就感。 |
||||||||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认知目标: 学生能列举3种常见习惯问题(如物品整理、时间管理、专注力不足),并理解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解决习惯问题的初步方法(如制定计划、分解任务)。 情感目标: 学生愿意主动参与习惯改进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行为目标: 学生能制定个人习惯改进计划,并在班会后坚持执行至少3天,逐步形成习惯。 |
||||||||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学生准备: 提前观察自己或同学的1个习惯问题,并记录在“侦探日志”(教师提供模板)。带齐书包、文具等日常物品,用于“案件现场”环节。 教师准备: 道具: “侦探工具包”:放大镜、任务卡、时间饼图模板、习惯打卡表(贴纸)、侦探徽章。 PPT课件:包含侦探主题音乐、案例视频、任务流程图。 材料: 《习惯问题调查表》(提前发放给学生填写)。 设计“书包整理”“时间管理”“专注力训练”三个主题分组任务卡。 |
||||||||
班会过程 | ||||||||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
||||||||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 ||||||||
1.每日习惯检查
学生早晨到校后,由小组长检查书包整理情况,记录在“小组日志”中。 2.家长协作 发放《家庭习惯任务卡》,家长协助监督时间管理(如固定作业时间、减少电子设备使用)。 3.阶段性反馈 每周班会5分钟“案件进展报告”,学生用PPT或手绘海报展示成果。 4.成果展览 第30天举办“习惯养成成果展”,展示学生书包、时间管理表、专注力训练记录等,评选“习惯之星”。 |
||||||||
班会反思 | ||||||||
1.学生参与度不足
解决办法:增加“侦探闯关”积分制,完成任务可兑换文具小奖品。 2.习惯坚持难 解决办法:设计“习惯伙伴”互助小组,两人互相监督打卡,增强责任感。 学生能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主动关注习惯问题,并初步形成解决策略。通过可视化打卡墙和家长协作,将班会成果延伸至日常,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我的手机,我做主
基本信息 | ||||||||
姓名 | 班级 | |||||||
学段 | 学校 | |||||||
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 | ||||||||
班会题目 | 我的手机,我做主——合理使用手机,做健康小达人 | |||||||
背景分析(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逐渐拥有自己的手机或经常接触家长的手机。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控力,极易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手机娱乐中,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通过日常观察和家长反馈,本班近一半学生有经常接触手机的情况,个别同学甚至表现出轻度依赖的倾向。 主题解析: 本次班会选题为“我的手机,我做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工具,避免沉迷,树立健康的使用习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互动讨论和反思,理解手机对自身学习生活的利弊,主动掌控手机使用的时间和方式。 |
||||||||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认知目标: 1.认识到手机既是有用的工具,也可能是影响成长的陷阱。 2.了解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危害和后果。 3.掌握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合理使用手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意识,增强自我控制的决心。 行为目标: 1.制定个人合理使用手机的“小计划”。 2.建立班级监督机制,相互帮助,共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
||||||||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学生准备: 1.学生调查表:提前统计班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及用途。 2.学生思考并分享使用手机后的感受与反思,制作小卡片。 3.排演小情景剧,体现手机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手机使用的数据和案例,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2.制作ppt课件及互动小游戏道具。 3.准备合理使用手机倡议书。 |
||||||||
班会过程 | ||||||||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
||||||||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 ||||||||
1.开展“我给爸妈讲手机使用”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约定合理使用手机。
2.班级建立合理使用手机成长记录本,每周分享心得与进步。 |
||||||||
班会反思 | ||||||||
此次班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调查、情景剧、互动讨论、行为落实、监督激励等环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明确,过程丰富具体。但仍需在后期监督和延伸活动上下功夫,才能更有效地巩固教育成果,帮助学生真正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