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班主任大赛班会教案模板合集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10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

序号 班会主题 备注
1 习惯小侦探——破解生活难题  
2 合理使用手机,做健康小达人  
3 失败也精彩——如何勇敢面对挫折  
4 非遗在我身边——传承身边的文化瑰宝  
5 垃圾分类大侦探——我是环保小先锋  
6 心怀感恩,遇见美好  
7 小小朗读者——品经典,读出成长力  
8 急救小达人——校园应急救护体验课  
9 榜样就在我身边——发掘班级里的小英雄  
10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11 情绪彩虹屋——做情绪的小主人  
12 五一劳动节——做劳动的小主人  
13 我爱诗词飞花令——传统文化润童心  
14 “诚信银行”开业啦——做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15 向校园欺凌说“不”——守护我们的校园生活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习惯小侦探

基本信息
姓名   班级  
学段   学校  
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
班会题目 习惯小侦探——破解生活难题
背景分析(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逐步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时间管理、物品整理、学习专注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书包物品杂乱、作业拖延、课前准备不充分等现象较普遍。此外,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挑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活动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主题解析:

本主题以“侦探”为切入点,将习惯养成转化为“破解生活难题”的任务,符合三年级学生爱冒险、爱探索的心理特点。通过模拟侦探角色,学生能主动发现自身习惯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将抽象的习惯培养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案件侦破”过程,增强目标感和成就感。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认知目标:

学生能列举3种常见习惯问题(如物品整理、时间管理、专注力不足),并理解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解决习惯问题的初步方法(如制定计划、分解任务)。

情感目标:

学生愿意主动参与习惯改进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行为目标:

学生能制定个人习惯改进计划,并在班会后坚持执行至少3天,逐步形成习惯。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学生准备:

提前观察自己或同学的1个习惯问题,并记录在“侦探日志”(教师提供模板)。带齐书包、文具等日常物品,用于“案件现场”环节。

教师准备:

道具:

“侦探工具包”:放大镜、任务卡、时间饼图模板、习惯打卡表(贴纸)、侦探徽章。

PPT课件:包含侦探主题音乐、案例视频、任务流程图。

材料:

《习惯问题调查表》(提前发放给学生填写)。

设计“书包整理”“时间管理”“专注力训练”三个主题分组任务卡。

班会过程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情境创设:

播放《名侦探柯南》片段(约2分钟),提问:“侦探如何破案?我们需要哪些技能?”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化身‘习惯小侦探’,找出身边的习惯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任务发布:分发“侦探工具包”,介绍任务流程:

任务一:发现案件(问题)

任务二:分析线索(原因)

任务三:制定方案(行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明确班会目标。

环节二:案件现场——“习惯问题大搜索”

活动一:书包整理“案件”

学生打开书包,观察物品摆放情况,拍照记录(用手机或相机)。

分组讨论:“哪些物品摆放混乱?如果明天找不到作业本,会怎样?”

展示典型书包案例,学生用“放大镜”指出问题(如铅笔滚落、作业本折角)。

活动二:时间管理“案件”

播放短剧《小明的混乱早晨》:小明因赖床、找书包浪费时间,导致迟到。

学生用“时间饼图”(圆形纸盘)画出自己早晨的时间分配,对比分析问题。

提问:“如何用‘时间饼图’优化早晨安排?”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场景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发现习惯问题。

环节三:线索分析——“习惯问题解密”

小组任务:

每组抽取一个习惯主题任务卡(如“书包整理”“时间管理”),分析:

问题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策略:如何用“侦探技能”(计划、工具、提醒)改善?

案例分享:

组派代表用“侦探徽章”标记发言,其他组补充建议。

教师总结:

书包整理:分类收纳、固定位置。

时间管理:设定闹钟、制定清单。

专注力:环境整洁、任务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原因到解决策略的逻辑思维。

环节四:行动方案——“30天习惯养成计划”

任务卡设计:

学生根据自身问题,填写《习惯任务卡》:

案件名称:(如“书包混乱案”)

侦探行动:

每天睡前整理书包,按学科分类装袋。

用贴纸记录执行情况,连续3天达标可得“小侦探勋章”。

打卡墙启动:

在教室后墙布置“习惯养成打卡墙”,学生将任务卡贴在对应位置,每日用贴纸标记进度。

每周评选“最佳小侦探”(完成度最高者)。

设计意图:将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计划,强化行为目标。

环节结案报告——“我是习惯小达人”

成果展示:

学生分享“案件”改进计划,用一句话总结:“我将用______(方法)解决______(问题)。”

教师颁发“侦探徽章”,鼓励学生坚持行动。

教师总结:

呼吁:“让我们用30天,把好习惯变成自己的超能力!”

设计意图:将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计划,强化行为目标,强化信心,巩固目标,明确后续行动。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1.每日习惯检查

学生早晨到校后,由小组长检查书包整理情况,记录在“小组日志”中。

2.家长协作

发放《家庭习惯任务卡》,家长协助监督时间管理(如固定作业时间、减少电子设备使用)。

3.阶段性反馈

每周班会5分钟“案件进展报告”,学生用PPT或手绘海报展示成果。

4.成果展览

第30天举办“习惯养成成果展”,展示学生书包、时间管理表、专注力训练记录等,评选“习惯之星”。

班会反思
1.学生参与度不足

解决办法:增加“侦探闯关”积分制,完成任务可兑换文具小奖品。

2.习惯坚持难

解决办法:设计“习惯伙伴”互助小组,两人互相监督打卡,增强责任感。

学生能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主动关注习惯问题,并初步形成解决策略。通过可视化打卡墙和家长协作,将班会成果延伸至日常,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主题班会教案——我的手机,我做主

基本信息
姓名   班级  
学段   学校  
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
班会题目 我的手机,我做主——合理使用手机,做健康小达人
背景分析(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逐渐拥有自己的手机或经常接触家长的手机。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控力,极易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手机娱乐中,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通过日常观察和家长反馈,本班近一半学生有经常接触手机的情况,个别同学甚至表现出轻度依赖的倾向。

主题解析:

本次班会选题为“我的手机,我做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工具,避免沉迷,树立健康的使用习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互动讨论和反思,理解手机对自身学习生活的利弊,主动掌控手机使用的时间和方式。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认知目标:

1.认识到手机既是有用的工具,也可能是影响成长的陷阱。

2.了解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危害和后果。

3.掌握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合理使用手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意识,增强自我控制的决心。

行为目标:

1.制定个人合理使用手机的“小计划”。

2.建立班级监督机制,相互帮助,共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学生准备:

1.学生调查表:提前统计班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及用途。

2.学生思考并分享使用手机后的感受与反思,制作小卡片。

3.排演小情景剧,体现手机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手机使用的数据和案例,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2.制作ppt课件及互动小游戏道具。

3.准备合理使用手机倡议书。

班会过程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环节一:小调查,大揭示

班主任通过PPT展示事先调查的班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数据,包括每天使用手机时长、使用手机用途(学习、娱乐、与家长联系)占比等。

教师引导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手机使用状况合理吗?你们平时是如何使用手机的?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或同学使用手机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班级存在的问题,引起共鸣。

环节二:情景剧表演《小明的手机烦恼》

学生自导自演情景剧:主人公小明因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视力下降、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

教师提问:情景剧中的小明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情景剧让学生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三:视频赏析与互动讨论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手机是工具还是玩具?》。视频后学生分组讨论:手机究竟应该如何使用才最合理?各组选代表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归纳形成“手机使用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和互动讨论,强化学生对手机正确用途的认知,激发理性思考。

环节四:制定“小计划”,签署倡议书

每位学生根据班会内容,自主制定合理使用手机的个人“小计划”,如每天使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不带手机上学,睡前不使用手机等。随后,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签署“合理使用手机倡议书”。

设计意图:落实具体行动,强化学生行为管理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环节班级监督小组成立

成立“合理用机小监督员”,每周由不同同学担任监督员,记录班级同学的手机使用情况并定期反馈表扬与提醒,营造良好的互助氛围。

设计意图:建立班级内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1.开展“我给爸妈讲手机使用”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约定合理使用手机。

2.班级建立合理使用手机成长记录本,每周分享心得与进步。

班会反思
此次班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调查、情景剧、互动讨论、行为落实、监督激励等环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明确,过程丰富具体。但仍需在后期监督和延伸活动上下功夫,才能更有效地巩固教育成果,帮助学生真正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