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墙布置评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班级文化墙的布置,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 “说话”,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展现班级特色和学生风采:每个班级都有其独特之处,文化墙为班级提供了展示特色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的风采得以充分展现。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设计构思到实际动手制作,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整个班级共同参与布置,需要学生们相互协作,发挥团队力量,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独具一格的文化墙,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通过评比活动促进班级间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评比活动促使班级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同时班级为了在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全体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
“创意飞扬,文化育人”
(可根据学校特色调整主题,例如:
1.“传承红色基因”:适合开展红色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墙可围绕红色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等进行布置。
2.“书香浸润童年”:若学校注重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墙可展示经典书籍推荐、读书心得分享、作家介绍等内容。
3.“绿色环保校园”:对于强调环保教育的学校,文化墙可呈现环保知识科普、环保行动倡议、环保创意作品等。)
三、参与对象
全校各班级(分低、中、高年级组进行评比)。低年级组包括一、二年级,中年级组为三、四年级,高年级组是五、六年级。不同年级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分组评比更具公平性和针对性。
四、活动时间
1.准备阶段:XX 月 XX 日 —XX 月 XX 日(1 周)
- 在这一周内,德育处负责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印刷成册。
- 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会议上详细解读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动员,确保每位班主任清楚了解活动的目的、流程和要求。
- 班主任向班级学生传达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墙的设计主题和板块布局,收集学生的创意和想法。
2.布置阶段:XX 月 XX 日 —XX 月 XX 日(2 周)
-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前期讨论确定的方案,进行文化墙内容的创作和制作。
- 例如制作手抄报、绘画作品、书写书法作品等,同时准备用于展示学生成长记录的照片、荣誉证书复印件等材料。
- 开始进行文化墙的布置,包括粘贴作品、安装立体装饰、设置互动区域等工作。
3.评比阶段:XX 月 XX 日(周五下午)
- 评委组按照既定的评比标准,逐班进行参观评分。
- 每个班级安排一名学生代表在文化墙前,为评委讲解文化墙的设计理念和特色之处,讲解时间控制在 3 分钟左右。
4.展示阶段:评比结束后,优秀作品保留展示 1 个月。
- 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分批参观学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优秀的文化墙作品中汲取灵感。
- 鼓励学生和家长通过学校公众号对优秀文化墙进行点赞和评论,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五、文化墙内容要求
1.主题鲜明:围绕学校德育主题或班级特色(如阅读、科技、劳动教育等)。
- 若以阅读为班级特色,文化墙可设置 “好书推荐” 板块,每周由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并简单介绍书籍内容和推荐理由;“阅读心得分享” 板块,展示学生撰写的阅读心得文章;“阅读之星” 板块,张贴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照片及事迹。
- 若以科技为特色,可设立 “科技小知识” 板块,介绍前沿科技动态和基础科学原理;“科技小发明展示” 板块,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科技小发明照片及原理说明;“科学家的故事” 板块,讲述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
2.板块设计:
- 班级公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班级的规章制度,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例如在每一条公约旁边配上一幅相关的简笔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学生作品(手抄报、绘画、书法等):定期更新学生的优秀作品,手抄报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如节日主题、环保主题等;绘画作品涵盖水彩画、素描、儿童画等多种形式;书法作品展示学生的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成果。
- 学生成长记录(照片墙、荣誉榜、心愿树等):照片墙展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如运动会上的拼搏、文艺表演中的精彩表现等;荣誉榜张贴学生获得的各类奖状、证书复印件;心愿树可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愿和梦想,用彩色纸条或卡片挂在树枝形状的装饰上。
- 知识拓展(科普角、传统文化、学科知识):科普角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等,如四季的变化、食品安全知识等;传统文化板块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传统艺术形式等;学科知识板块根据不同学科进行设置,如数学的趣味解题方法、语文的古诗词赏析等。
3.形式多样:立体装饰、手工作品、互动区域(如留言墙、评比栏)。
- 立体装饰可使用纸艺、轻黏土等材料制作,如用彩色卡纸制作立体的花朵、动物造型粘贴在文化墙上;手工作品可以是学生制作的风铃、编织品等;互动区域的留言墙可设置不同的话题,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评比栏可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比,如纪律之星、学习之星等。
4.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鼓励全员参与。
- 从文化墙的设计构思、材料准备到实际制作和布置,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参与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