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及预防
摘要:自2006年以来,xx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形式也由过去的小偷小摸向抢劫、抢夺、伤害、强奸、贩毒等恶性犯罪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危害社会治安,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这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作了简要的总结和归纳分析。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环境思想道德教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父母道德品质的优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子女的心理、品德、爱好、理想和行为举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看,大多数少年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有的家庭一味追求金钱,长年忙于工作挣钱,而忘记了孩子,使孩子染上了坏习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是讲道理和说服教育,而只是一味责怪、打骂或体罚,使孩子长期受到压抑而产生变态心理,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有的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离婚率的增长使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缺乏家庭温暖,会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他们人格和行为的扭曲,他们或者被坏人引诱误入歧途,或者内心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并走向犯罪,或者因受继父(母)歧视而流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些家庭本身其成员有不正之风,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不良因素
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和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仅次于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长,有的甚至超过了家庭、家长的影响力。但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缺陷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1.学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且部分学生素质太差。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渗透,使有些学校良好学风遭到破坏;部分学生受到社会青年的不良染指,侵害学校的纯洁指数。
2.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纪律法制教育,致使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
3.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治理不彻底,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分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等精神垃圾的腐蚀。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影响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良思想的影响。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金钱带来的诱惑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逐步盛行,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吃喝、讲穿戴、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二是低级影视书刊的影响。近几年,宣传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和音像制品一度泛滥。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是“一看、二学、三堕落”。如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当警方问及他们为什么要打仗,几人竟易口同声说蛊惑仔片看得太多了。三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网络游戏在给人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以说网络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社会原因。因为网络游戏的诱惑力,不少未成年人经不住诱惑,沉迷于网吧、游戏室,尤其是在校学生在那里结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的因为争机子打仗,有的因为没有资金消费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