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励心智 实践促成长 ——2024年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5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耕读励心智 实践促成长

——2024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目 录

一、课堂常规劳动教育:深耕细作,润物无声

(一)行知理念引领,劳动意识深植

(二)专业师资保障,劳动课程落地

(三)主题项目融合,劳动教育创新

(四)节气文化融入,劳动课程生动

(五)学科融合赋能,劳动教育优质

二、劳动基地建设:小小农科院,大大梦想

(一)实践基地搭建,劳动技能提升

(二)榜样引领示范,劳动氛围浓厚

(三)观察创作结合,劳动智慧绽放

三、家校联动:携手共进,共育新人

(一)家庭教育融合,生活技能提升

(二)社会资源利用,劳动实践丰富

(三)教育理念引领,全面发展奠基

四、展望未来:劳动教育,任重道远

耕读励心智 实践促成长

——2024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茁壮成长,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堂常规劳动教育:深耕细作,润物无声

(一)陶行知理念引领,劳动意识深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犹如明灯,照亮我校劳动教育前行的道路。他曾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我校深刻领悟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在劳动课堂上,教师们不仅注重传授学生诸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更通过生动的案例、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深厚情感。例如,在讲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时,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他们在晨曦中清扫街道、在烈日下清理垃圾的画面,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尊重劳动的种子。

(二)专业师资保障,劳动课程落地

为解决长期困扰一线劳动教师的无场地、无教材、无专业师资的难题,我校积极作为,重新组建了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劳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汇聚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各展所长,发挥学科优势,为劳动课程注入多元活力。学校精心挑选了一套贴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劳动教材,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涵盖手工制作、园艺栽培、烹饪技巧等多个方面。在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劳动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结合课堂实际需求与学生兴趣爱好,深入探讨,确定了整个学期的劳动主题与教学思路。如在手工制作主题中,低年级侧重于折纸、剪纸等简单手工,高年级则开展木工、陶艺制作等更具挑战性的项目,确保劳动课程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主题项目融合,劳动教育创新

我校大胆创新,将劳动与各学科、传统节日等进行深度的主题式项目融合,并对家长进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极大地拓宽了育人空间。在传统纸艺课程中,剪窗花、衍纸、立体剪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纷纷走进课堂。以剪窗花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春节的文化习俗以及窗花所蕴含的美好寓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对称原理进行图案设计,美术课上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也被巧妙运用,让窗花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有的是民间剪纸艺人,亲自到课堂上展示精湛技艺,传授剪纸技巧;有的家长则协助教师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与工具。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家校共育的温暖。

(四)节气文化融入,劳动课程生动

学校深入挖掘传统节气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将其分解为农谚、民俗、气候、食育等多个维度的相关课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教、随时而评,使学生在亲近自然、感受节气变化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真谛。例如,在春分时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花园,讲解“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含义,让学生了解到春分时节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们参与到播种向日葵的活动中,亲自挖坑、播种、浇水,体验农事劳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会介绍春分的民俗文化,如放风筝、竖蛋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到了秋分,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收节活动,学生们收割自己亲手种植的向日葵,制作向日葵籽标本,品尝以向日葵为原料制作的美食,如向日葵籽酥、向日葵花饼等,在收获的喜悦中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五)学科融合赋能,劳动教育优质

在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教学背景中,劳动教育与多元学科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在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赋能。在科学课上,教师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主题,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实验,从播种、浇水、施肥到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更培养了耐心、细心与责任心等劳动品质。美术课上,教师以“劳动之美”为主题,让学生创作以劳动场景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深入观察劳动者的形象、动作与神态,用画笔描绘出农民辛勤耕种、工人专注生产、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画面,在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劳动所蕴含的力量与美感。又如在母亲节期间,教师布置特殊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道美味佳肴。学生们运用在劳动课上学到的烹饪技能,结合美术课上对食物摆盘艺术的了解,为妈妈精心准备一份充满爱意的礼物。在植树节,学生们制作植物书签,将科学课上认识的植物知识与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技巧相结合,在小小的书签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劳动的尊重。

二、劳动基地建设:小小农科院,大大梦想

(一)实践基地搭建,劳动技能提升

为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劳动实践场景,我校建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小小农科院”。在这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劳动体验项目有序开展,学生们有机会学习到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在每次实践活动前,班主任都会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们首先整理工具箱,将锄头、铲子、水壶等工具摆放整齐,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秩序感,更让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劳动充满期待。随后,学生们来到农田,清除杂草和垃圾,为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他们弯下腰,仔细地分辨杂草与幼苗,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拔除杂草,体会到劳动的细致与艰辛。在松土施肥环节,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他们用力挥动锄头,将土地翻松,然后均匀地撒上肥料,为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看着自己亲手打理的农田逐渐焕发生机,学生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们在劳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