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课间15分钟活动优化方案:我去!顶级名校也在偷学的15分钟课间黄金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我校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课间15分钟活动优化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课间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优化管理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活泼、安全的课间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锻炼与德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构建”文体兼修、动静结合、趣味多元、安全有序”的课间活动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背景
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间活动作为学生在校时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日益凸显。然而,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课间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活动时间偏短,学生难以充分放松身心;二是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三是场地设施利用不足,活动组织缺乏系统规划;四是安全管理有待加强,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决定将课间时间统一调整为15分钟,科学规划活动内容,优化管理机制,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安全有序的课间活动。
三、方案内容
(一)时间安排调整
自2025年3月1日起,我校各年级课间活动时间统一调整为15分钟。具体作息时间安排如下:
- 上午
– 早读时间:7:30-8:00
– 第一节课:8:00-8:40
– 第一课间:8:40-8:55(15分钟)
– 第二节课:8:55-9:35
– 第二课间:9:35-9:50(15分钟)
– 第三节课:9:50-10:30
– 大课间活动:10:30-11:00(30分钟)
– 第四节课:11:00-11:40
- 下午
– 午休时间:13:00-13:30
– 第五节课:13:30-14:10
– 第三课间:14:10-14:25(15分钟)
– 第六节课:14:25-15:05
– 第四课间:15:05-15:20(15分钟)
– 第七节课:15:20-16:00
(二)区域划分与轮换机制
为充分利用校园空间,避免学生扎堆活动带来的安全风险,我校实行”区域划分、年级轮换”的管理模式。根据校园环境特点,将活动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 动感运动区:位于操场,设有篮球、足球、跳绳、踢毽等项目。
- 趣味游戏区:位于前庭广场,开展传统游戏、益智游戏等活动。
- 艺术表演区:位于文化长廊,进行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表演。
- 阅读休闲区:位于图书角和绿化区,提供安静的阅读和交流空间。
- 创意实践区:位于创客空间附近,开展手工、科技等创新实践活动。
各年级按周轮换使用不同活动区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每个功能区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器材,并根据使用频率和损耗情况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三)活动内容设计
课间活动内容设计坚持”趣味性、多样性、适宜性、安全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
- 低年级(一、二年级)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了以下活动:
趣味体能游戏:如”小兔蹦蹦跳”、”袋鼠运输队”、”小鸟回巢”等游戏,锻炼基本运动能力。
传统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拍皮球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律动:设计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配合轻快的音乐,培养节奏感和协调性。
绘本共读:在阅读休闲区,开展绘本讲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 中年级(三、四年级)活动内容
中年级学生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逐渐增强,为他们设计了更具挑战性的活动:
集体跳绳:开展”长绳接力”、”花样跳绳”等活动,提高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趣味接力:设计”传球接力”、”障碍跑”等比赛,锻炼灵敏性和协作能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