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力》读书心得(12篇)
【篇一】
我是一朵云,伴着突来的一阵狂风,我被吹到了一片校园的上空。沐浴着春日阳光,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你推推我,我推推你……
突然间,我听到有人在喊我,“一朵云,另一朵云……”,那真诚的声音,沁人心脾,响彻心扉。我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四处寻望着,渴望着……终于,终于,我找到了那声音……
教室里站着一个美丽的教师,她挺直着腰杆,眼神里满是专注。我很好奇,便凑近着去听听,我听到她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又飘到了远处,突然教室里面的人似乎一起大声重复着:“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荡起教育的双桨!让我们荡起教育的双桨”!我看到那位老师昂首挺胸,盯着黑板上“教育”二字,热泪盈眶。
我懵懂地看着她,看着看着,突然感觉湿润润的……我猛地一惊,睁开了双眼,映入眼帘的是睡前看的《教师成长力》一书,刚好读到了“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段文字。
这时我才完全清醒,原来我是在做梦,多么真实的梦。我看着半湿的枕头,心中不断地反问自己,该如何荡起教育的双桨?回想着梦中发生的一切,我又继续读起了这本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
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看到这个标题,我以为是郝晓东老师在教我们如何节约时间,高效提升自我。后来仔细斟酌,恍然大悟,原来郝晓东老师表述的是关于写作的心得。这岂不正中我怀?我并不是一个有写作天赋的人,缺乏写作所需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见微知著的观察力。此刻,我的心中窃窃自喜,郝老师的这篇文章一定会精致我的心灵,美容我的思想,使我受益匪浅。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优秀的作品是生命成长的伴随品,是“额外的奖赏”。如果把作品比作水果,希望收获甜美的水果,不忘初心想着水果,而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培植果树上,果树繁盛,自然会生长出甜美的水果。郝老师在文章的最开始就陈述了这段写作心得。看似简短的文字,却是那么优美,那么深刻,那么让人流连忘返,却又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我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写出这些吧,而我缺乏的正是亲身经历与实践。
写作,是提升心智的重要途径,是深度学习的强有力工具,是塑造品牌最重要的能力。写作能提升观察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分析与论证能力和整合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帮助自己清晰表达观点,以及观点之间的联系。写作暴露出的问题都可以解释为思维的问题。不重视写作的学习是低层次学习。认为理解了只是写不出来,是一种误解或自欺。写不出来,就是不理解。教师专业写作应少写随笔、感悟和文学性作品,多写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和论文。专业写作,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不成熟的写作者表现自己,成熟的写作者分享洞见。让写作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工作、生活、思考的方式,是写作的显现与豁亮。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文章?写作有哪些要素呢?我觉得这非常值得一提。郝老师在书中阐明了写作八要素,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
一是安静的环境。
环境对写作、对学习愈发重要性,很多时候,就因为缺乏适宜的环境,白白荒废宝贵的时间。写作最怕分心,所需环境不一定很舒适,但要相对安静,使人身心完全放松,能不受任何干扰地沉浸在冥想中。咖啡厅、下班后(或者周末)的办公室是写作的好环境。咖啡厅虽然不是很安静,但这些响动与己无关,也就不会牵扯注意力。办公室除了办公用品,也没有多余之物,所以也适合写作。
二是充足的时间。
也许有的人写起来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但对于没有那样的天赋的人,除了偶尔的一气呵成,大部分文章总是构思半天,写写停停,写完再改,中间还不免要查一些资料。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或者冥想一会儿,或者喝水休息,或者刷刷微信放松,往往两千多字的文章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时间一定要宽裕、充足。如果时间急迫,还要忙着做其他事,根本就不可能静下心来构思创作。假期和周末我常待在办公室,就是因为场所安静,时间充足,能沉浸到思考中。
三是契合生物钟。
写作对脑力的消耗非常大,过去年轻体壮时,随时可以写,对生物钟的要求不是很明显。但现在不行,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时,很难投入到写作中。就郝老师而言,写作最佳时间是早展或者上午,此时大脑神消气爽,思维敏捷,身体精力充沛,能量十足。而中午或者下午身体困乏,很难集中注意力冥思苦想,就不适合写作。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也适合写作,但前提是白天不要太累,否则,身体困乏,精力不济,也无法聚精会神。
四是播放音乐。
写作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些灵感,合宜的音乐能创设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能让内心很快平静,激发灵感。但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还是很有讲究。不播放歌曲,要播放纯音乐。乐曲中,曲调太激越、太忧伤、太欢快的都不适合,都会影响干扰思维。
五是要及时。
创作是有“窗口期”的,产生创作欲望,想一吐为快时一定要及时动笔写下来,这时写往往一气呵成,文脉通畅,酣畅淋漓。一旦错过“窗口期”,大脑就恢复了平静,原先激荡的文思所剩无几,如果勉强写,就为写而写,思路艰涩,文词干瘪,即使写出来也苦涩乏味。
六是大量阅读。
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刺激思维,学习技巧。很多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先收集相关内容的书籍和文章,集中持续阅读,在阅读中不断与书籍和自我对话,等大脑中汇聚诸多纷乱想法,有表达的冲动时,打开电这,极速敲下来,就能写出一篇文章。阅读是输人,写作是输出。就像牛吃草一样,吃进大量的草,才能挤出少量的奶,要输出一篇短短的文章先需要输入大量的书籍。
七是经常写。
写作也是一门技术活,三天不练手生。写作也是一门技术活,三天不练手生。写作,越写越能写,越写越会写,越写越想写。反过来,越是不写,越是不会写,越是不想写。许多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保持着频繁的更新速度,王开东甚至达到“日更”,就是这个道理。
八是活得精彩。
其实,从根本上,文章是水,生活是源。文章与生活有紧密关系,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王国维把诗人分为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正是卷入激荡的生活中,才不断激发探索真理、洞悉世界、思考人生的好奇心。正是秉持刚健进取、勇猛精进的生活态度,才为枚落叶;元缕清风,一弯明月所感发,才为屋檐下的雨滴;台阶上的青苔,小巷中光滑的青石所触动才在夜深人静时敲下这些稚嫩的文字……
接下来的日子,我想我将会模仿郝老师的方法来进行我的写作。当然,这仅仅是开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要成为一棵树,深深扎根于泥土中,历经风霜,潜滋暗长,在不经意的某一天,你定会发现枝头绽放,满树繁花。
【篇二】
在班主任工作室培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提升,更包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的各种挑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所以我此次的第一本阅读书目是郝晓东老师的第四本教育著作《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阅读过程中我被本书深深吸引,在闲暇的时间,我一有空就沉醉式阅读,并从中深受启发,通过阅读让我对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为我指明了成为理想型教师的路径,更为我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成长图谱。下面我就本书有如下感悟:郝晓东老师通过六个版块——职业认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教育反思、自我管理、榜样镜像,系统地描绘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路径。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方面、多维度的持续努力,包括思维认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自主管理、自我反思、学习榜样等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教师成长力的核心。
一、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基石通过自我认知,重新思考职业、生命和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热爱教育、追求职业幸福感的教育者。书中提到的“活出存在感、提升专业性、自己点燃自己”等观点,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与学生共同成长,从而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满足。我认为只有当教师真正认同自己的职业,将其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和自豪感,进而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我,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专业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两只翅膀通过阅读,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郝晓东老师指出,没有专业阅读与写作,就没有教师的成长。这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我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平时比较惰性懒于阅读,阅读内容有时比较深奥,不愿意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坚持阅读,并通过写批注做笔记来加深自己的理解。这种坚持和努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和价值。当然写作,则是对思维的一种锤炼,通过写作,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梳理自己的思路,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
三、教育反思和自我管理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捷径教育反思和自我管理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帮助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寻求改进和提升。这种自我反思的习惯有助于我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而自我管理则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效的工作状态,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专业教师不仅只关乎应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具备稳定的情绪、主动承担责任、重视育人等特质。教师成长中,自我反思是关键。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记录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计划、课堂互动和学生反应,以便回顾和分析。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经验,获取反馈,促进彼此的成长。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如研讨会、工作坊等,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定期评估教学效果:识别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此外,还应反思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科知识技能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通过这些方式,让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不足,进而实现个人成长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
四、榜样镜像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泉书中提到的“榜样镜像”也让我深受启发,郝晓东老师强调,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通过寻找和模仿优秀的教育榜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这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并非孤立无援的,而是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分享来共同实现的。
通过阅读《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让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力的宝贵经验和启示。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和信心。我认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我意识到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我也明白了教师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分享,才能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师成长力。我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分享,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最后,我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和力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