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世界水日”系列活动方案
2025年3月22日,我们迎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在当前生态环保愈发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再次提醒我们,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一、活动目的
通过沉浸式实践活动,深入探索水循环、水质监测、污水处理等科学知识,使学生切实理解“水安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筑牢水资源保护的知识根基。利用趣味活动载体,强化“亲水、爱水、护水”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由旁观转为主动参与,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二、活动主题
“惜”水长流,护水“童”行
三、活动时间
202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
四、活动地点
探访实践类: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水处理厂
校园活动类:学校操场、科学实验室、多功能厅
五、活动形式
(一)全校性活动
1.升旗仪式与红领巾广播——水之晨曦
项目 | 内容描述 |
活动主题 | 在庄重的升旗仪式中融入水资源保护主题,通过红领巾广播传递节水护水理念,激发全校师生环保热情。 |
活动要求 | 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国旗下举行升旗仪式,由校领导致辞,介绍“世界水日”的背景及活动意义;
红领巾广播:少先队员现场宣读“爱水护水”宣言,讲述水的珍贵及简单节水常识。 |
活动形式 | 在学校操场举行传统升旗仪式,全体师生肃立;少先队员现场用扩音器口播,并手持宣传板传递水资源保护知识,营造浓厚仪式感。 |
2.水文化论坛——全校水资源保护宣讲会
项目 | 内容描述 |
活动主题 |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宣讲会,聚焦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与水文化传承,传递节水护水理念。 |
活动要求 | 邀请市环保局专家、知名水利工程师及文化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成功案例;设立现场互动问答环节,邀请师生上台发言,共同探讨环保措施。 |
活动形式 | 利用多功能厅或礼堂举办现场宣讲会,现场张贴宣传海报,并通过校内广播轮流播放专家讲座精华,让更多师生及时了解。 |
3.节水环保嘉年华——全校互动体验日
项目 | 内容描述 |
活动主题 | 通过趣味游戏、现场竞赛与互动展示,让全校师生亲身体验节水措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活动要求 | 设立节水主题展台、互动游戏区和模拟体验区(如传统水资源拼图、模拟用水竞赛、简单节水实验等);各展区由学生志愿者讲解并发放节水宣传单;评选出“节水先锋奖”。 |
活动形式 | 在学校操场或多功能厅举行全校嘉年华活动,各展区分区进行现场互动、游戏竞赛和答题;评选结果通过校内广播和布告栏实时公布。 |
4.水文知识竞赛——全校节水知识大比拼
项目 | 内容描述 |
活动主题 | 以知识竞赛形式普及水文与节水知识,提升全校师生对水资源保护的科学认知,激发环保热情。 |
活动要求 | 设计涵盖水资源、水循环、节水措施等内容的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简答题;分班级组队进行答题,题目结合理论与实践;现场批改后颁发“水文之星”奖状。 |
活动形式 | 采用传统纸笔答题方式,全校统一组织答题,答题结束后现场批改并公布成绩,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布告栏等方式展示获奖名单。 |
(二)各年级活动
1.水迹追踪·校园水侦探—漏水点排查挑战赛
项目 | 内容描述 |
具体任务 | 组队要求:各班或自发小组(35人)成立“水侦探小队”,由学生自主选出组长;
排查范围:在教学楼、宿舍区内寻找水管、阀门、管道接头等易漏水部位; 现场操作:使用自制听漏器、测漏试纸及记录本检测;发现漏水后拍照(使用照相机或班级固定拍照器材),并在纸质地图上记录位置。 |
责任分工 | 学生:自主分工成立检测小组,各自担任检测、记录与协调角色;
老师:仅负责最终汇总各班提交的《漏水点排查报告》。 |
所需准备 | 自制听漏器、测漏试纸、记录本、笔、照相机或拍照器材、纸质地图及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手套、反光背心)。 |
提交形式 | 各组需制作《漏水点排查报告》,内容包括照片记录、位置描述、初步原因分析及建议措施,由班级整理后统一打印提交给老师汇总。 |
2.虚拟水账单·生存挑战—24小时限水体验
项目 | 内容描述 |
具体任务 | 任务启动:各学生在活动开始前领取统一的10升水桶,并自行记录初始水量;
体验流程:在24小时内,自主利用10升水完成洗漱、饮用、清洁、烹饪等基本生活任务; 记录过程:每位学生详细记录各环节用水量、遇到困难、采取的节水措施及心得体会,形成手写“生存日志”。 |
责任分工 | 学生:独立完成用水记录和日志撰写;
老师:统一收集各班日志,并整理提交。 |
所需准备 | 10升水桶、定量水壶、简易节水装置模型、记录本、笔。 |
提交形式 | 学生将“生存日志”以书面记录形式完成,由班级统一收集并打印后提交给老师;评选出“极限节水王”,优秀案例由学校整理印制成《校园节水指南》进行展示。 |
3.污水变形记·科学工坊—水质净化实验课
项目 | 内容描述 |
具体任务 | 水样采集:各班自主在校园内采集三种不同水源(水池、雨水、洗手池污水)各至少3份样本,并详细记录采集时间和来源;
装置搭建:利用滤纸、活性炭、明矾等常用材料,自主设计并搭建简易净水装置,同时绘制净化流程图; 数据记录:记录净化前后水质(如浊度、酸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责任分工 | 学生:各小组自主分工,分别担任实验操作员、数据记录员和组长;
老师:仅负责最后汇总各班《净水实验报告》的提交。 |
所需准备 | 实验材料(滤纸、活性炭、明矾、采样瓶、量筒、酸碱指示纸、浊度试纸)、记录本、笔、照相设备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 |
提交形式 | 各小组需制作《净水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数据记录、流程图和结论;由班级统一整理、打印后提交给指导老师。 |
4.水滴艺术馆·废弃水新生—循环水创意展
项目 | 内容描述 |
具体任务 | 材料收集:各班自主收集校园内未喝完的瓶装水及洗漱尾水,并详细记录采集时间及来源;
艺术创作:各团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开展创意制作,可选择水绘画(以不同纯度水与植物染料作画)、冰雕灯(利用尾水制冰嵌入小灯具)或数据墙(用空水瓶拼贴出校园年用水量数据)等; 作品说明:每件作品附上创作理念、制作步骤和所用材料的详细说明。 |
责任分工 | 学生:各创作团队自主分工,确定创作负责人和记录员;
老师:仅负责汇总各班作品并统一提交。 |
所需准备 | 材料(废弃瓶装水、洗漱尾水、植物染料、宣纸、小型冰模具、简单灯具、空水瓶、拼贴工具)、记录本、笔和照相设备。 |
提交形式 | 各班制作《水滴艺术展览报告》,包含作品照片、创作说明等内容,由班级统一整理打印后提交;现场展示的作品由老师统一进行汇总记录。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