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冬至》
——走进传统节日系列主题班会
课题呈现
课题概述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人们表达生活热情的载体。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本次课题就是借班会课的形式,让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在我们东莞市万江区的习俗,亲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传统节日里所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冬至为24节气之一,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3日。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离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团聚过冬至,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并通过对冬至的饮食、风俗、的了解、研究,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课题学习目标:
1.通过对传统节日冬至的民俗习惯等的了解,亲近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节日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民族精神的求知欲,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里所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从中领会冬至的一系列习俗以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组织课内外主题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开发校内外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沟通与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
准备工作: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课题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东莞传统粉果:冬团)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种食品吗?!对了,这就是我们东莞水乡片在冬至吃的粉果——冬团了。为什么在冬至这天要
吃冬团呢?那么,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生齐读板书:情暖冬至)!现在我把现场交给我们的两位小主持人!
二、学生主持,演示课程
学生主持A: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学生主持B:传统文化绚丽璀璨!
学生主持合: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学生主持A:说起24节气,其实大家一点也不陌生。
学生主持B:有两个传统节日也藏在24节气中中呢!你知道吗?学生主持A:这地球人都知道啊!是不是同学们?告诉他!
全体学生齐:清明节、冬至!
学生主持B:哦,都知道!可有一样有的同学未必知道!学生主持A:那是什么?
学生主持B:冬至是24节气之一,但冬至作为节日,它有什么来历呢?学生主持A:这也难不倒大家!
生1:(课件出示)冬至为24节气之一,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离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团聚过冬至,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