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居安思危
——2025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
班会背景:
每年的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灾害的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灾害的种类、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灾难发生时正确应对,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教育内容。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将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灾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增强防灾意识。
2.帮助学生掌握灾难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灾习惯和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防范灾害。
班会准备:
教师准备了关于不同类型灾害的图片、视频以及灾后自救的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班会过程:
一、认识灾害,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1.灾害的种类与成因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重要的主题——防灾减灾。大家知道我们周围可能会发生哪些灾害吗?
学生:地震、火灾、洪水、台风。
教师:这些灾害都非常危险,它们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灾害是如何发生的吗?
学生: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火灾是由于火源引发的,洪水是因为暴雨或水坝破裂。
教师:这些灾害的发生是由于自然现象,也有可能是人为的原因。我们不能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灾害的成因,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2.防灾减灾的意义
教师:大家认为,为什么要做防灾减灾工作呢?
学生: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学生:防灾减灾可以让我们在灾难发生时有更好的应对能力,减少恐慌。
教师:是的,防灾减灾能够让我们了解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避免盲目恐慌。通过准备与应对,灾害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会降到最低。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应对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
1.发生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教师:如果发生地震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学生:我们应该趴下、掩护头部、寻找安全的地方。
教师:对,发生地震时,我们要立刻趴下,掩护好自己的头和脖部,避免被掉落物砸到。如果我们处于室内,应该躲到桌子下,避免靠近窗户和易倒的物品。那如果我们在户外,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应该远离高楼、广告牌和电线杆,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躲避。
教师:没错,户外时我们要避免站在大树下、广告牌下等容易发生坠物的地方,迅速寻找安全区域,蹲低身体,保护好头部。
2.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教师:如果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我们应该立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出口逃生。
教师:火灾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逃生路线,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有毒烟雾。如果火势较大,应该打电话报警,避免慌乱。另外,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那如果我们身上着火了怎么办呢?
学生:应该迅速扑灭火焰,可以用衣服、地面滚动等方法。
教师:对,着火时要避免跑动,要迅速躺下滚动,或者用灭火器扑灭火焰。
3.洪水与台风的应急措施
教师:在洪水或台风来临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呢?
学生:我们应该尽量远离水流和低洼区域,不要靠近河流和大海。
学生:台风来临时,应该关闭窗户,避免外出。
教师:非常好。遇到洪水时,不要试图涉水而行,要寻找高地避险。台风时,要及时关闭门窗,避免外出。如果水淹及家庭内,可以用浮具等物品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