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享多彩端午,深耕文化传承
——2024年秋季网络安全主题班会
班会目标: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和历史意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纪念屈原,传递着勇气、忠诚与家国情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班会目标:
-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 学习并体验端午节传统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班会准备:
1.准备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以及传统粽子的制作过程。
2.准备粽子叶、糯米、红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香囊、龙舟模型等相关物品。
班会过程:
一、导入环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 教师引入:
教师:同学们,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都会过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庆祝吗?
学生:因为这一天纪念屈原。
教师:对,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屈原是谁呢?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值得我们纪念吗?
- 视频播放:
播放一段关于屈原的短片,讲述屈原的生平、他忠诚于国家的精神以及他投江自尽的故事。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
教师:同学们,屈原是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端午节习俗的?
学生:他投江自尽后,百姓为了保护他的遗体,才开始赛龙舟,投粽子入江,这就成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 教师总结:
教师: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英雄人物。通过端午节的习俗,我们不仅缅怀屈原,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忠诚与勇气。
二、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讨论端午节习俗:
教师: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
教师:对,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是端午节的传统。我们来逐个了解这些习俗的来源和含义。
- 讲解习俗:
- 包粽子: 教师:包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外面是粽叶包裹着糯米,里面可以加入各种馅料。粽子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投粽子入江。如今,我们吃粽子,象征着团圆与美好。
- 赛龙舟: 教师:赛龙舟的传统起源于屈原投江后,百姓纷纷划船去寻找他的遗体。今天,赛龙舟已成为一种竞技活动,充满活力与激情。
- 挂艾草、佩香囊: 教师:这些习俗则源自古代人们对疾病与瘟疫的预防,艾草和香囊有着驱邪避害的作用,带上它们可以保平安。
- 教师总结:
教师:这些习俗不仅让我们纪念屈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健康、家庭和社会团结的重视。端午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是我们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三、体验环节:亲自制作粽子
- 教师指导制作粽子: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亲手制作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感受传统的魅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粽子。
- 学生动手制作粽子:
学生们纷纷围坐到桌前,按照教师的指导,包起了粽子。有的学生细心地包裹糯米,有的学生则小心地把粽叶对折。教师在旁边耐心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小心些,包粽子的叶子要折得紧一点,米粒才能更好地固定住。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粽叶要包得更紧一些。
- 教师总结制作粽子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制作粽子不仅仅是做美食,更是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一颗粽子都承载着我们对家人、朋友的祝福,也承载着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敬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