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迅的《故乡》中,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评议)
—–小说通过一些列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想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作者对不与人之间不再隔膜的新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地表现了主题。今天我们学习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小《我的叔叔于勒》,学习对比在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中的妙用
二、质疑解难(投影)
(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为什么要采用第一人称来写?
(3)、于勒的两封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体感知
1、小说情节包含几个部分,本文情节是怎样划分的?(投影)
本文按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投影)
第一部分(第1–-4段),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发展— 赞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7段),高潮— 见于勒。
第四部分(第48-49段),结局 —躲于勒。
—–本文情节是由于勒与菲利普夫妇这两条线交织发展构成的,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
于勒到美洲前后经济上变化:穷——富——穷。(投影)
菲利普夫妇态度发生了变化:撵——盼——躲(投影)新 课标 第一网
2、小说涉及哪些人物?各有怎样性格?你对他们评价如何?作者怎样描写的?
讨论明确:
(1)菲利普夫妇:
性格特点:
共同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为了过上流生活,苦苦争扎期盼。不同点:菲利普: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懦弱;克拉丽丝:吝啬、尖刻、有心计。
评判态度:可鄙、可谅。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演读相关语段)
(2)关于于勒:
性格特点:
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后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评判态度:可恨、可怜.。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关于“我”
性格特点:
善良、纯真。 不以金钱衡量人。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希望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爱,而不是金钱主宰一切。(演读相关语段)
评判态度:可爱、可敬。
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4)姐夫:
性格特点:自私,贪财,爱虚荣,以金钱代替爱情。
评判态度:可愤、可悲。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