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特色新模式经验交流,校长发言:劳动教育显特色,躬行实践促成长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5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学校劳动特色新模式经验交流,校长发言

劳动教育显特色,躬行实践促成长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自建校以来,我们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教育。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习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在长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xx小学形成了一些措施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我向各位汇报交流几个方面:

一、整体构架,让好劳动教育成为 “xx朵朵开” 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固师生之本 塑人生之真”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实施课程育人。从“国家课程校本化优质实施、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实施”两个层面,构建了提升核心素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学校构架了“张小少年朵朵开”课程体系,确定了发展的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着力打造“智趣灵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文化,打造阳光德育品牌。

xx小学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类型:

一是让每周一节的劳动课成为必修课。这是全体学生必须修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其目标是独特的、关键的、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的、必须的、结构化的;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劳动的概念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让青少年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越来越重要。通过每周社团劳动必修课,借助各种劳动场景、劳动手段、劳动成果等客观存在的事物,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逐渐培养亲身去体会、感悟劳动的热情。

二是让劳动教育渗透在其他课程。这是与其他学科相融通、相渗透的课程,其特点是课程内容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目标渗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模范的事迹,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