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今天的高三一模考试质量分析会议主要讲以下几点:
一、中后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完成一轮复习参加“一模”考试后,毕业班的工作着力点在何处?提升绩效的方法还有哪些?哪些环节,哪门学科,哪类学生还有提升可能?怎样的科学管理才是实现“提高质量”、“增加效能”的有效载体呢?
目前,毕业班教学管理上,一些教师、学生通常存在以下的问题:
1.陷于表象,把不准问题。即:不能从“一模”数据中分析和把准班级存在的问题?缺乏发现质量增长点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停留于表面的现象,被表象所迷惑。
2.抱怨客观,弱化主观。一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缺乏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调客观困难,弱化个人的主观努力,工作陷于高原期,推而不动,议而不决,在等待中错失发展机遇,贻误学生。
3.复习倦怠,手段单一。出现复习的疲劳和工作倦怠,有效调节的手段不多,甚至没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调节气氛的办法没有,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的痛苦。即教师复习盲目,学生听课麻木的状态。
4.反馈不力,检查缺位。部分教师忙于下发练习试卷,增大学生复习强度,而忽视了教学反馈后的检查与落实。大量的随堂作业,欠收欠改,随堂训练报答案。复习失去针对性,只顾追求练习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课堂学习质量的下降,进而使学生被大量作业包围,既没有得到有效训练,相反陷入被动复习,疲劳复习,从而学生在课堂复习接受能力下降,复习的进展不大。
5.盲目复习,把握不当。学生掌握缺乏复习的实用技巧,没有明确复习的重点,复习陷入盲目性,没有自主思考、自主复习时间。相当部分的学生看书或看笔记停留于形式上的翻阅和浏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收获。对重要内容和重要考点把握不准,复习精力分配不当。
6.学科误诊,忽视激励。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学设计缺乏梯度,尤其对“毕业”考试中出问题,而又有发展提升潜能的学生没有提供及时有效谈心、指导。我们应当关注一些临界学生,比如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善用激励方式,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真实而非虚伪的帮助。通过帮助,鼓励,使一部分学生总分再上一个台阶。
7.缺少协同,单兵冒进。部分学科过分突出学科、个体本位,只为提高本学科分数而努力工作,抢时间,多布置作业。侵占了其他问题学科的矫正时间和矫正对象。从而使学生总分不突出,学科不均衡。
8.招生侵扰,精力分散。前期中考体检、毕业档案整理及中考报名、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特别是邮寄包裹、照毕业照等对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精力将有些牵扯,从而使教师工作精力分散。
二、毕业班中后期管理要落实“四个抓好”,处理“五个关系”
(一)落实“四个抓好”
1.抓好复习时间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把反复重复的内容减少,缩短讲授时间,突出讲方法,讲典型,多练习,多反馈。指导学生个人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着力理顺两个“时间比例”关系。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锻炼、娱乐等之间的时间比例关系。告诫学生“疲劳战”是决不能提高复习效益的。其二,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复习间的时间比例关系。越临近中考,越不宜千篇一律、控制过死,更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查缺补漏,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如果课堂时间都被老师占领,一方面学生被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极易引起学生反感,实际效果也往往欠佳。对此,班主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抓好作业练习管理。作业要少而精,试卷要批而评。课外资料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的指望用量的增加来代替质的提升。在复习的练习环节上,要做到扎实、规范,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同时采取二次反馈、循环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感到受益匪浅。
3.抓好学生心理管理。班级学生常规要常抓不懈。教师要少于动脑,多给学生一些激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烦躁心理。中考是考学生,同时也是考家长,对于许多考生的家长来说,他们也在经历着另一场中考——心态中考。如何将考生和家长调节到最平和的状态,是考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建议班主任及时与某些家长取得联系,把特殊学生的相关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家长来介入孩子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4.抓好常规纪律管理。稳定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毕业班后期的管理中,由于学习成绩的严重两极分化,很多学生压力增大,对学习前景充满忧虑,还有的学生自认为学习无望而放弃复习,客观上会引起常规管理的松懈。毕业班后期,应加强纪律观念,特别加强纪律约束。大量事实证明,守纪与否能折射出一个学生的心态,我们透过学生的纪律表现可以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内心变化,学习越是紧张,纪律越要加强。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学习亦是如此。紧张有序的纪律让学生有了紧张有序的行为,从而营造出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对此,可采取学生自管和共管的形式,人人是主人,大家来监督,让学生以守纪为荣,以守时为准则,强烈的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保障了学生的高效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