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初中 学校工作计划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10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第二学期初中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工作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核心任务,秉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升教育品质为宗旨的理念。深度聚焦素质教育推进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力巩固过往教育成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矢志不渝地追求教学质量提升与学校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在传承中创新,于稳健中突破,全方位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形象,为学生成长成才筑牢坚实基础,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二、工作目标

学校整体工作布局紧扣“聚焦核心、双线驱动、三点稳固、四重攻坚、多元突破”战略架构。即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要务,深度融合素质教育深化与校园安全精细化管理两条主线;筑牢干部高效引领、教师专业精进、学生素养培育三个基点;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攻克高效课堂塑造、德育体系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四大重点工程;精准发力,志在教学成果卓越化、德育品牌特色化、体艺竞技专业化、教科研创新常态化、管理效能最大化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迈向新高度、开创新局面。

三、主要工作

(一)队伍建设

  1. 坚定不移推进从严治党战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丰富党员主题日活动形式与内涵,高标准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及专题学习会,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与责任担当。设立党员示范岗,激励党员在师德师风塑造、教学改革前沿、班级管理创新等关键环节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校园风尚。
  2. 深度驱动管理创新引擎,精细化部门与级部协同管理机制。夯实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多层级管理体系,精准制定处室、级部、教研组、备课组、班主任、教师及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紧密挂钩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工作导向性与实效性。优化教职工考核奖惩制度,突出教学关键地位与业绩核心权重,科学量化工作绩效,激发干部职工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
  3. 全方位提升教师思想道德境界,厚植教育情怀与责任意识。通过多元师德宣传渠道弘扬师德正能量,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刚性约束,塑造德艺双馨教师队伍,践行教育初心使命,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与家长深度信任。
  4. 加大教师继续教育投入与岗位培训力度,营造浓郁教育科研氛围。搭建多元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终身发展,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学创新,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准,接轨教育前沿理念与方法。
  5.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核心地位,增强班主任使命担当与责任意识。优化班主任管理培训体系,丰富培训课程与实践案例,完善班级管理考核奖惩机制,激励班主任创新管理策略,打造特色班级文化,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二)德育工作

全力构建“2355”德育创新体系。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品德”两大核心目标;实现“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各学段德育有机衔接”三大贯通路径;打造“学校主导、家庭基石、社会助力、教师示范、学生主体”五维育人主体架构;依托“课程融合、文化浸润、实践体验、管理赋能、评价驱动”五条实施路径,系统推进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科学精神、心理健康等多元德育内容落地生根。

  1. 核心聚焦与贯通协同:围绕核心目标,横向打破校园、家庭、社会教育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纵向依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层次递进德育序列,精准实施个性化德育方案,提升德育科学性与实效性。
  2. 五维主体协同发力:学校统筹规划德育蓝图,制定学期德育规划与主题活动方案;级部、班级细化执行,确保德育活动扎实落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度融合德育元素,挖掘学科德育价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协同学校督促学生品德养成;社会力量深度介入,通过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多元渠道拓展学生德育视野,丰富德育实践场景。
  3. 五条路径创新驱动:课程融合路径,深度开发学科德育课程,如道法课强化政治认同与法治观念培育,语文课厚植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历史课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地理课涵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打造特色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文化浸润路径,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挖掘校园文化德育元素,开展文化节、读书月等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践体验路径,组织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增强学生体验感悟与社会责任感。管理赋能路径,完善班级与校园管理制度,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强化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培育学生规则意识与自律能力。评价驱动路径,构建科学多元德育评价体系,涵盖过程性、发展性与终结性评价,精准反馈德育成效,指导德育改进优化。

(三)教育教学工作

  1.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全程管理,聚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关键活动。搭建教师成长进阶平台,鼓励教师深度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成果分享等活动,促进教育理念更新迭代、教学方法创新优化,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与教学能力进阶突破。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