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下初中数学概念课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5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课题名称:“学为中心”下初中数学概念课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进一步改观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在我区推出“学为中心,教学生学”的新范式的背景下,作为学科大组成员有幸多次参加了课堂教学调研,发现许多教师都承认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大多数的课堂或者还是教师“主讲”、学生“听从”,或者是学生课堂上热闹的质疑活动,缺少必要的操练,具体体现在:学习目标上重预设轻生成,学习活动上重表现轻体验,学习指导上重主体轻主导,学习反馈上重结果轻过程,学习效益上重题海轻层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仍禁锢着许多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主宰着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进一步深化“学为中心”课改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为中心”,浙江省教育厅于2024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其核心思想就是“聚焦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我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学为中心,教学生学”教学新范式的改革与实践,并成立了各学科的教学新范式研究指导小组。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数学的“一课多模”成为了现今阶段的重要任务,而数学概念就组成了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课作为数学课最基本的课型理应担负起改革的重任,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事物中数和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灵魂

2.问题导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引,设计、组织、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活动,通过问题促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质:目标指向“问题解决”,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纽带。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的指向

1.实践层面:本课题拟构建概念课的问题导学模式,设计的模式体现“学为中心”理念,操作简单,易推广,对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有较大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关注易从整体关注走向个性化的个体关注。

 

 

2.理论层面:本课题以问题为载体,从概念课的问题的设计策略、情感策略、培养策

略、反思策略、评价策略等方面对数学进行导学策略系统化的构建,是对传统问题解决与概念教学理论的丰富,最终为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提供一些经验。

(二)研究的内容

1.概念课的问题导学模式构建与操作

环节1:问题引入。本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在“启疑”中,要抓住情境性或关联性,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新知引入是自然的,使问题一提

出就能开启学生积极思考;在“导思”中,重点对学生猜想、发现的观点进行提炼,以激发学生对获取新知的迫切心理;在“发现”中,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可放在阐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上,让学生由对新知的新奇转化为渴望。

环节2:问题形成。通过本环节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启疑”中,问题

设置要以探究性或关联性为切入点,着重考虑知识产生的合理性;在“导思”中,着重抓好铺垫,根据学生实际,铺设一定的阶梯;在“发现”中,重在引导学生归纳,注重把知识形成的问题主线明晰化,给学生良好的启迪。

环节3:问题深化。通过本环节使接受到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在“启疑”中,重点是对内涵、外延的挖掘;在“导思”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辨,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发现”中,要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提炼。在实践中,要注重概念的表述,要讲清内涵、讲透外延,要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辨析概念,要通过反例深入理解概念。

环节4:问题应用。通过本环节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在“启疑”

中,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在“导思”中,引导学生尝试找出解决问题办法;在“发现”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想的类化。在实践中,要注重利用变式题组巩固概念的理解,进行正反变式深化概念的理解。

环节5:问题总结。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在“启疑”中,

要重点围绕新知识脉络、教学重点来设置问题;在“导思”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系统”学习的方法;在“发现”中,要围绕“构建知识网络”来总结归纳。

2.构建概念课问题导学的策略体系

(1)激疑策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最佳意识系统。通过有问必答,保护学生提问的积

极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小处入手,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支持;采用延

1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