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应对压力 轻松工作
一、团体活动方案名称
应对压力 轻松工作
二、团体规模
由10人小组、6——9个小组组成。
三、参加对象
中小学、幼儿园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3-16日,每次1个小时左右,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课改的推进、人事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不良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影响和谐学校氛围的营造。为此,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支持的小组氛围,使教师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六、团体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 促进认识建立信任
活动一: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一、活动目的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大约40分钟。
三、活动道具:报纸若干张。
四、活动场地:宽敞的室内。
五、活动顺序:
1.参与者先随意围成大圈,三到四人一组组成“一家人”,认识家庭成员,并记住他们;
2.主持人将报纸分散摊在场地上,请每个家庭找一张报纸表示一个“家”,“一家人”站在这个“家”上;
3.主持人说“散步”,大家即分散,打乱家庭组,绕大圈散步;
4.主持人拿掉一张报纸,在说出“回家”口令后,大家停止散步,马上找到“家人”,并占据一个“家”。新的家庭成员相互介绍和认识家庭成员。没有恢复家庭组的,或没有找到“家”的,被认为淘汰。被淘汰家庭可以家庭形式表演小节目,也可推派代表表演;
5.几次活动后,请成功家庭和无家可归家庭分别围坐在圆圈的两半,分别谈谈感受。
六、交流分享:
1.怎样才能尽快找到“家”?有经验可与大家分享吗?
2.当“无家可归”时,你有什么感觉?你与家庭成员交流过你的感受吗?
3.被淘汰后,你还会关注其他“家庭”的找“家”行动吗?
4.活动中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七、注意事项:
1.游戏的活动空间要大一些,方便找“家”的过程中跑动。
2.在交流分享环节中,主持人要多关注被淘汰“家庭”。表演环节意图是使被淘汰“家庭”在失败中重生。
3.拿掉第一张报纸前,让大家先有两次组合成功的体验,游戏过程大约持续到一半“家庭”出局时即可停止。
活动二:动物星球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探索自我概念,促进对自我压力状态的了解;
2.促进成员对压力状态的相互宣泄,彼此获得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3.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尽快彼此熟悉。
二、活动时间:大约50分钟。
三、活动道具:
将不同颜色的彩色大卡纸(圆形或椭圆形)剪成8—10张大小接近但形状不同的纸片(拼合后仍可复原成一张)、记号笔若干。
四、活动场地:宽敞的室内。
五、活动顺序:
1.活动开始时请每位参与者随意拿一张纸片和一支记号笔;
2.请参与者思考“假如我是一只动物,一只最能代表自我的动物,我希望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并将此动物名称写在纸上(只能写一个);
3.参与者拿着写好的纸,寻找同色卡纸片的“动物”同伴形成新组合;
4.新组合成员要迅速将不同形状的纸片拼合复原,最先完成组合的“动物星球”将获得奖励,最后完成的要表演节目;
5.小组交流,集体分享。组内交流,以“我希望 ,因为 ”的方式自我介绍并解释选择代表“动物”的理由,然后派代表向所有成员介绍本“动物星球”的成员。
六、交流分享:
1.开展上述活动的每个程序中有什么感想?
2.交流过程中看到、听到了什么?有何体验?
3.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动物,是否反映了你此时的心理状态?
七、注意事项:
1.活动能够反映出每个成员潜意识中对自我的评价,因此,主持人要注意倾听,以便重点提问,深入挖掘个性特质。
2.主持人要鼓励成员发表自己看法,也可以将“同种动物”引出,鼓励推荐自己、了解他人。
3.每张彩色卡纸在剪裁前先在一面做记号,这样能保证每个人在同一面上写动物名称。剪裁的张数要与每组人数设定相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