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第15周国旗下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的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歌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87年前的12月13日,日寇踏临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带着欲壑难填的侵略野心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手无寸铁的儿童被刺刀贯穿,妙龄芳华的少女被残忍奸污;活埋、杀人竞赛、活人枪靶……血染成河、尸积如山,六周的浩劫里,三十万的亡魂,意味着每隔12秒,就有一个同胞死去。
金陵城下祭亡灵,耳畔犹闻怨泣声。我们的国土上又何止这一桩南京大屠杀?无论是潘家峪惨案里1298名死去的村民,重庆繁华街道在导弹席卷过后残留的废墟,还是至今令人闻之色变的731部队细菌实验,仍无法拭尽的无数慰安妇的眼泪……屈辱的近代史拓下一个又一个沉重的脚印,这笔哀哉国殇的重债,何以消弭?何以忘记?每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断壁残垣,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淌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中华举起屠刀?何以有人至今不敢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我们落后?每一桩惨案里的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告诉我们什么?是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还是告诉我们,“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叩国门”?是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是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人人有责?”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我们不曾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的大浪载浮载沉,我们用87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离失所,我们用了87年时间让我们的妇女不再被肆意凌辱,我们用87年的时间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用87年的时间来向历史回答一个问题——面对那段屈辱,我们该何去何从。
灾难没有压垮我们的民族,苦难不曾磨灭我们的意志,从白山黑水里走出英名永存的战士,从上甘岭的漫天风雪里走出“最可爱的人”;从天安门前的伟大宣告,到南方谈话的改革春天,此后的时光风驰电掣般地过去了,但岁月的沧桑还是镌刻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上,硝烟弥漫过的遗迹更成了历史的见证人,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而祭奠那段历史更需要我们不忘来路,振兴中华。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所说:“爱国不应消极地满足现状,而是应该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不要让历史的哀嚎被隐入无声的时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