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校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演讲稿——春风化雨润童心 雷锋精神照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三月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枝头的绿意,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总会想起一个平凡而闪亮的名字——雷锋。他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如星光般永恒。今天,让我们共同探寻雷锋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如何在我们稚嫩的心灵里绽放光芒。
一、春风化雨:平凡岁月中的精神火种
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如同一粒种子,穿越六十载光阴,依然在时光的土壤中破土生长。
(一)钉子的智慧:以“挤”与“钻”书写成长
雷锋的“钉子精神”,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他像钉子一样,用“挤劲”和“钻劲”攻克难关。学习中,我们常抱怨时间不够,却忘记课间的十分钟可以背诵一首诗,放学的路上可以思考一道题。课堂上专注的眼神,作业本上工整的字迹,实验室里反复的尝试,都是对钉子精神的践行。正如雷锋所言:“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二)微光的温度:用善意点亮生活
雷锋的日记里写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这句话教会我们,伟大不必惊天动地,崇高藏在点滴之间。扶起摔倒的同学,随手捡起走廊的纸屑,为父母端一杯热茶,在公交车上让出一个座位……这些微小的举动,恰是雷锋精神最生动的注脚。就像风雨中奔波的快递小哥、社区里默默服务的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爱,人人皆可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二、薪火相传:新时代少年的使命担当
雷锋精神从不曾褪色,它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节俭为美:让传统美德浸润心田
雷锋一生节俭,袜子补了又补,却把积蓄捐给更需要的人。今天的我们,虽不必穿补丁衣服,但仍需珍惜一粥一饭。关掉教室的“长明灯”,拧紧滴水的龙头,将零花钱存入储蓄罐帮助他人……这些细节不仅是对美德的传承,更是对地球的敬畏。正如贵州大山深处的徐本禹老师,用14年青春点亮贫困儿童的人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节俭与奉献,从来不分时代。
(二)创新为帆:用智慧传递温暖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可以是科技与善意的结合。用废旧布料缝制沙包,变废为宝;设计环保海报,呼吁保护校园环境;用编程知识制作助老设备,让科技服务生活……辽宁鞍钢的郭明义叔叔30年献血6万毫升,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抗疫中搭建“生命补给线”,他们用行动证明: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让善意走得更远的翅膀。
三、知行合一:从三月春风到四季常青
学习雷锋,不在某一天,而在每一天;不在某件事,而在每件事。
(一)校园之内:点滴汇聚成河
课堂上,以专注倾听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值日时,以弯腰劳动守护校园的整洁;同学间,以真诚的微笑化解矛盾。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从高桥跃下救人的身影,让我们看到: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平凡人选择勇敢的那一刻。
(二)家庭之中:孝心浸润家风
为爷爷奶奶挑选一颗甜美的水果,帮妈妈凉拌一盘翠绿的菠菜,给客人泡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传递的是感恩与责任。就像雷锋将积蓄捐给他人,我们也能用双手为家庭增添温暖。
(三)社会之上:小行动铸就大未来
参与社区义卖,担任“小小图书管理员”,为山区儿童捐赠书籍……这些行动让雷锋精神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脉搏。敦煌的樊锦诗奶奶用半生守护莫高窟,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坚守与担当,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