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 第15周国旗下讲话(4篇)

获取完整资料请购买下载
下载价格5 图币
VIP免费
客服qq:2389427778

2024年秋季学期

第15周国旗下讲话(4篇)

《勿忘一二九,吾辈当自强》

第15周2025.12.9(周一)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弹指一挥间,数十载春秋,已悠悠而过。再次想起北平,再次想起北大,再次想起一二九。那个1935年的十二月,令人难以忘却它的雄壮。任凭历史的锋刀肆虐,记忆却从未模糊,反而更加清晰。重新翻开那段历史,思绪万千,不仅仅是哀叹和心痛占据我们的心灵,还有一种精神和情节孕育其中,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多少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用热血与青春去温暖整个冰冷的时代。国难民怨让他们更坚定了这条伟大的道路,无怨无悔地一路走去。尽管反动派的矢刀那样地锋利,他们也还是昂首向前。谭嗣同为变法而舍生取义,吟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昆仑两肝胆。”鲁迅为了医治国民而弃医从文,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北平学生为了爱国救亡的抗日运动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正是那一代青年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正是出于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完成了一个个英雄壮举,用“舍我其谁”的豪情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革命道路。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传承下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是当代的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任务,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应该拿出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四化建设,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过去的20世纪的百年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的成果,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吾辈青年应为祖国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勿志一二九,吾辈当自强!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第15周2025.12.9(周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意在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随后,日军用集体枪杀、活埋、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杀害了30多万中华同胞。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一面“哭墙”,已铭刻了超过1万名遇难者的姓名。据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回忆,1937年12月13日,家中9口人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老人虽不识字,但家里人的名字一笔一划都记得,很快就找到了“哭墙”上7位家人的姓名。老人的外孙女代替她用黑笔给“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对她们一家来说,“哭墙”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描新”是提醒国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历史远去,但记忆永恒。南京大屠杀历史已从个人记忆、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美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在海内外开展文物史料征集、捐赠,承载的是共同维护历史真相、铭记历史记忆的强烈愿望,旨在凝聚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强大力量,不断构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共同体。

每当我们站在操场上,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骄傲、神圣的感情。祖国与我们血肉相连,荣辱相通!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设置国家公祭日,不是要在国人内心埋下仇恨与偏见的种子,而是要让大家勿忘历史,牢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繁荣和尊严。此外,我们更要从这段民族血泪史中汲取奋斗前行、维护和平的力量!因为这段沉痛的历史也警醒国人,唯有富强的国家才不会任人宰割!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少年勿忘使命,强我中华!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祭往昔英魂,祈新世和平》

第15周2025.12.9(周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祭往昔英魂,祈新世和平》。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追念乌云密布下无辜受难的千万同胞,致敬血洗山河时英勇捐躯的烈士英魂,铭记炮火蹂躏下屈辱血泪的民族蒙难,祈祷民族复兴路上万千呼声的世界和平。

“我们一定会接力传承老一辈人的记忆,让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永远传承下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黄兴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告活动上说出了这句话。在世幸存者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多的幸存者的后代接过了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祭告无辜遇难同胞的接力棒。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裁决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留下的只有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1937年,哀鸣连天,那是中国人民心头最刻骨铭心的伤。

总书记强调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在和未来。岁月不会使记忆风化,时光亦不会使伤痕消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回首曾经,面对敌人侵略的连天炮火,面对无辜同胞的牺牲殒命,无数英雄前辈以不屈的民族之魂来保卫祖国的神圣疆土,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今日的和平安宁,放眼当下,面对永不磨灭的历史伤痕,面对永不消退的痛苦记忆,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的苦难和屈辱,纪念无辜丧生的同胞,继承先烈英勇的意志,谱写好当下新时代的华章。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铭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自强不息,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以自立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人民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抱怨苦难,而是为了激发我们中华儿女的忧患意识与自强精神;我们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勾起仇恨,而是为了告慰亡魂;我们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山河有记忆,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烈士用生命换来当今中国和平,在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更应鞭策自我积极上进,拼搏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力量,奋然前行。

“国民责任在少年,君其勉旃吾行矣。”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段石刻铭文写到: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盼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最后,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一段话作结: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